第49章 天意無私草木秋
關燈
小
中
大
自太後駕臨,肅安王府內的碎言碎語少了許多。再加上魏安處置毫不容情,一旦聽到或打或賣,餘下的人便消停安分。
崔雲之時常來訪,帶來宮裏和朝堂上的消息。自殷元昭交出兵權後,京畿大營四營兵權分化,直接聽命於嘉平帝。平王和魏王有心拉攏,都被韓啟等人婉言拒絕。
“韓將軍他們也想來探望您,都被我攔下了。現在局勢不明,大家都盯著呢。”崔雲之歪了身子坐著,隨手掰開一瓣桔子。
殷元昭從兵書上移開目光,道:“你做的對。如今我不掌兵權,他們往這跑也不像話,別讓禦史找個由頭參上一本。”
提到禦史,崔雲之問道:“王爺可知道,禦史臺現在誰做主?”因王憲一案,禦史大夫革職,曾巡查錦州的監察禦史因收受賄賂、欺君罔上被流放。新上任的禦史大夫乃是謝家的姻親、文宣太子妃的父親、盧國公秦任。
殷元昭足不出戶,朝中人員調動卻也瞞不過他。盧國公長女為先太子正妃,次女嫁謝普長子。此番三法司肅清王氏一黨,謝派趁機安插了不少人,已然是東風壓倒西風。
“王爺,你說陛下是何意,金錦在禦史中丞的位子上已有多年,憑資歷、憑能力,怎麽也比秦任好啊。”
殷元昭擱下書,正色道:“陛下自有陛下的用意,你別妄自猜測。”
崔雲之不以為意地點點頭,嘆道:“看謝相之意,明年開春太子的人選就要定了。”
殷元昭不答,反而取出一篇文章遞給他:“你看看。”
崔雲之接過,先是隨意看了幾眼,而後眼色忽轉,坐正從頭到尾細細研讀了一遍,才問道:“這是何人所寫?”
“你且說,這篇文章如何?”
“好!”崔雲之斬釘截鐵地答道。
殷元昭揚眉:“好在哪兒?”
崔雲之笑了笑,腆著臉道:“我要是說錯了,王爺別笑話我。”
殷元昭點頭,示意他快說。
“自陛下登基以來,王、謝倚仗輔佐有功,妄自尊大不是一朝兩日的事情。且就王憲來說,一個三品刺史,竟能在錦州一手遮天,十年來上京都不得知。為什麽?”崔雲之叩著桌子,義正言辭地道,“就是因為世家尊大,官官勾結相護,導致吏治敗壞。現在只查出一個王憲,但天下之大,又怎麽能保證其他州縣沒有王憲呢?王、謝表面看上去不和,但若真觸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,他們必會團結一致,阻擋政令。”
看到殷元昭露出讚賞,崔雲之有些得意,繼續道:“自□□建國以來,世家如王、謝、崔、陳等,要麽如日中天,要麽謹小慎微。如今太子當立,要讓朝局清明,必須不能再受世家掣肘。依我看,這篇文章,該是合了陛下的心意。”他提起自家絲毫不避諱,轉而又道:“不過,他直指吏治敗壞源頭在於兩相,看來是想拿王相、謝相開刀。誰這麽大膽子?”
殷元昭在桌面上劃了幾筆,崔雲之驚道:“他?怎麽會?”
殷元昭將文章放好,笑道:“燕雀安知鴻鵠之志,我們小看他了。”
崔雲之轉念一想,又問:“這篇文章王爺從何得來?”
“季先生昨日前來探病。”
崔雲之聽完眉眼上挑,季乾光乃是當世大儒。不僅如此,還是眾位皇子的老師,殷元昭在宮裏讀書亦由他教授。不過三年前他以身體為由辭官歸隱,雖然仍住在上京,但並不問世事,平日裏多是和太學、國子監的博士、侍講來往。如今竟會再度出山,還是籌劃儲君之位。這一出,顯然是為拉攏殷元昭,他即使交了兵權,在軍中影響力卻不容小覷。尤其京畿大營全是殷元昭的舊部,正所謂是進可入京勤王,退可攔擋叛軍。若嘉平帝真有了意外,羽林衛和金吾衛、巡城衛六萬兵馬怎能抵擋十萬浴血將士。
崔雲之傾了身子,靠近殷元昭,輕聲道:“王爺之意為何?”
殷元昭手指點著桌面,道:“且看他有心無心,若能堅持初心倒轉乾坤,也不失為一條明路。”
崔雲之聽了暗自驚訝,小心翼翼問道:“王爺為何改弦更張?”在殷元昭身邊幾年,早知他謹慎處事,尤其在儲君之爭上一直是作壁上觀,不涉足一步。如今因一篇文章就改變心意,這著實讓他不解。
殷元昭怔怔看著窗外,臘月風聲呼嘯,書房裏早早就燃起了炭盆,因怕味重才將窗戶開了一條小縫。透過那道縫隙,夏日的幽幽碧荷留了幾根殘枝,在風中艱難獨立。他淡漠說道:“肅州軍情洩露,至今沒查個水落石出。翠竹林刺殺,也成了一樁懸案。我雖不惜命,但也不想喪於小人之手。”
崔雲之聞言一怔,肅州軍情洩露,韓啟他們在軍中查到一半線索全斷,雲安縣令所得號令為刑部所發,而刑部內應被林正查明,畏罪自盡。和縣遇刺,月初蘇清上折請罪,言道證據不足,難斷真兇。
“可是,如今王派勢微,謝相一脈定不會錯過機會請立太子。王爺走這一步豈不是為時已晚?”
“只要陛下健在,一切皆有變數。”殷元昭說完就收音不言,兀自望著壁上的萬裏江山圖。
昨日天陰雲滾,正適合對爐烹茶。
他閑來無事,擺了棋盤獨自對弈。傍晚時分,魏安前來稟報:“王爺,季太傅來訪。”
季乾光不等他應聲,徑自步入房中,笑道:“老夫不請自來,王爺莫怪。”
殷元昭躬身一禮,道:“先生言重。”
季乾光在他對面坐下,對著棋盤細細參詳,一邊說道:“王爺好雅興。”棋盤上黑子肆無忌憚的張開大模樣,白子只撈的邊角之地。但隨後寥寥數手,白子便攻勢盡出,黑子占地太廣,只能守住一方,再難屠龍。季乾光對著棋局,腦中不斷演示來回棋路。如今局面,應是白子在勝負快定之時,錯招一步,黑子瞬時逆轉,形成現在的勢均力敵。
“不過消遣而已。”說罷就要撿起棋子放入棋笥。
季乾光攔住他的手,持白子下在中腹,放棄右上三子,棋盤上局勢驟然變化。他捋著長須道:“不如讓老夫與王爺下完這局如何?”
殷元昭本就無事,季乾光棋藝精湛,能對弈亦是幸事,因而將註意力凝聚在棋盤之上。方才季乾光一手可謂是自斷一臂,但再來一步,便可盤活白子形成虎踞之勢,使之反敗為勝。
殷元昭舉棋若定,堵住他進退之路。
季乾光定睛一看,哈哈一笑,道:“是老夫敗了。”他點著棋盤意有所指:“此番才符合時局啊。”
殷元昭聽他言中有意,道:“若有我效勞之處,先生不妨直言。”
季乾光笑道:“王爺真乃爽快人。也罷,老夫今日是來做說客,成與不成就看王爺之意了。”
殷元昭不明,就看季乾光從懷中掏出幾張宣紙遞給他。他雙手接過掃了一眼,卻是錦州的策對。文中言道錦州非特例也。以小觀大,枉顧朝綱絕非錦州一地。若只查辦幾個貪官汙吏,不追究根本,只會是本末倒置。又提及錦州之禍,責在宰相和中樞。對上,未盡奏報之責,對下,不承監督之事,時日一久,陛下不知京外,州縣未免慵懶,肆意妄為。若要政清人和,必須於吏治上下功夫。一是廣開言路,民怨有路可訴;二是重典治官,法不容情;三是增開恩科,選拔良才,避免世家大族把持朝政。
季乾光慢悠悠地撇了撇茶蓋,不忘註意殷元昭的神色,見他將文章擱在桌上,意味深長地問道:“王爺覺得如何?”
殷元昭問道:“先生意指……”
季乾光手指沾了茶水,慢條斯理地寫了個“蘇”字。
殷元昭不意竟是他,半晌才道:“為時已晚。”
季乾光抹平水跡,不讚同道:“即便立平王為太子,只要陛下還在,廢立不過朝夕。”
殷元昭雙眸平靜無波,沈默了許久才道:“先生好大的口氣。”
季乾光又問:“王爺可想過為何陛下遲遲不立太子?”
殷元昭看了他一眼,老生常談之言。不止上京,只怕各州縣日思夜想也是為此。先太子逝去三年有餘,儲君遲遲不立,這才攪得王謝兩黨爭奪越發激烈。
“陛下立國,靠的是世家大族。然而多年以來世家枝繁葉茂,陛下心憂皇權削散,平王、魏王皆是背靠世家,立了一人,王謝勢力失衡,朝局不穩。其他人勢力不及,幼主被欺更是糊塗。”
季乾光搖搖頭擱下茶盞,又道:“如今王弱謝強,若僅僅為平衡勢力,何不立魏王,以此轄制。”
殷元昭語塞,季乾光嘆道:“王爺是當局者迷呀。”
“還請先生明示。”
“老夫當年在宮中講學,曾提及前朝太宗皇帝立太子一事,王爺可還記得?”
殷元昭點點頭,季乾光因他外祖父曲晦的緣故,對他多有照拂。如今舊事重提,他回憶起當年司成館種種,冷淡地道:“先生教誨,銘記於心。太宗皇帝先立長子,因太子頑劣不堪被廢。後欲立嫡三子,該子文武雙全,只容不下兄弟。在朝臣覆諫下,才立六子為太子,六子性情溫和,以保全其他兒女。”他說完楞住,不可置信。
季乾光見他一點就通,繼續道:“世家大族故是其一,老夫旁觀多年,此因也不容忽視。先太子性情溫和有禮,又不受世家大族牽制,當為最合適的人選。平王、魏王的心思,陛下難道不明白?”見他仍有些懵懂,又道:“我聽聞陛下曾有意將金錦的女兒嫁入王府?”他頓了一會,“王爺不該拒絕。”
“若是本王都保不住自己,怎能寄托他人。”
季乾光呵呵一笑,道:“王爺之能,老夫絕無二話。只是還有一點,王爺也不能忘啊。”
殷元昭擡眼望去。
“平王、魏王跌腳絆手,朝中過半是他們朋黨,王爺所求的太平盛世難成。”
“我有一言請問先生。”
“王爺但講無妨。”
“今日王謝當政,明朝蘇家掌權,世家大族循環往覆,該當如何?”
季乾光道:“王爺擔心之事,正在於人才擇取一途。科舉興起數十年,雖然選拔良才有奇功,但也有弊端。科舉考試本為選拔人才,考生卷宗卻為公開,中途便有許多操作餘地。再者,每每科考之前,考生投名行卷之風盛行,未免不公。”
殷元昭頷首,這也是登科進士多依附王謝之因。
“若要革除弊政,當務之急便是保證科舉公平,讓天下讀書人以才量定,而非以名、利、家世。”見殷元昭盯著他不放,季乾光胸有成竹:“老夫以為,可在科舉中實行糊名謄錄,真正以才學取士。”
“糊名謄錄。”殷元昭喃喃念道,若是如此,考官不得知舉子名姓,選拔之人不以世家為貴,當為可行。只是……殷元昭又問道:“糊名謄錄,若選取者為聲名狼藉之輩,又當如何?”
“可在發榜後公示三日,若有疑異自有禮部、禦史臺巡查。”
見殷元昭仍在思索功效對誤,季乾光心知不必多言,便起身告辭。他走到書齋門前忽而停步,踟躕後回身再道:“老夫等候王爺佳音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崔雲之時常來訪,帶來宮裏和朝堂上的消息。自殷元昭交出兵權後,京畿大營四營兵權分化,直接聽命於嘉平帝。平王和魏王有心拉攏,都被韓啟等人婉言拒絕。
“韓將軍他們也想來探望您,都被我攔下了。現在局勢不明,大家都盯著呢。”崔雲之歪了身子坐著,隨手掰開一瓣桔子。
殷元昭從兵書上移開目光,道:“你做的對。如今我不掌兵權,他們往這跑也不像話,別讓禦史找個由頭參上一本。”
提到禦史,崔雲之問道:“王爺可知道,禦史臺現在誰做主?”因王憲一案,禦史大夫革職,曾巡查錦州的監察禦史因收受賄賂、欺君罔上被流放。新上任的禦史大夫乃是謝家的姻親、文宣太子妃的父親、盧國公秦任。
殷元昭足不出戶,朝中人員調動卻也瞞不過他。盧國公長女為先太子正妃,次女嫁謝普長子。此番三法司肅清王氏一黨,謝派趁機安插了不少人,已然是東風壓倒西風。
“王爺,你說陛下是何意,金錦在禦史中丞的位子上已有多年,憑資歷、憑能力,怎麽也比秦任好啊。”
殷元昭擱下書,正色道:“陛下自有陛下的用意,你別妄自猜測。”
崔雲之不以為意地點點頭,嘆道:“看謝相之意,明年開春太子的人選就要定了。”
殷元昭不答,反而取出一篇文章遞給他:“你看看。”
崔雲之接過,先是隨意看了幾眼,而後眼色忽轉,坐正從頭到尾細細研讀了一遍,才問道:“這是何人所寫?”
“你且說,這篇文章如何?”
“好!”崔雲之斬釘截鐵地答道。
殷元昭揚眉:“好在哪兒?”
崔雲之笑了笑,腆著臉道:“我要是說錯了,王爺別笑話我。”
殷元昭點頭,示意他快說。
“自陛下登基以來,王、謝倚仗輔佐有功,妄自尊大不是一朝兩日的事情。且就王憲來說,一個三品刺史,竟能在錦州一手遮天,十年來上京都不得知。為什麽?”崔雲之叩著桌子,義正言辭地道,“就是因為世家尊大,官官勾結相護,導致吏治敗壞。現在只查出一個王憲,但天下之大,又怎麽能保證其他州縣沒有王憲呢?王、謝表面看上去不和,但若真觸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,他們必會團結一致,阻擋政令。”
看到殷元昭露出讚賞,崔雲之有些得意,繼續道:“自□□建國以來,世家如王、謝、崔、陳等,要麽如日中天,要麽謹小慎微。如今太子當立,要讓朝局清明,必須不能再受世家掣肘。依我看,這篇文章,該是合了陛下的心意。”他提起自家絲毫不避諱,轉而又道:“不過,他直指吏治敗壞源頭在於兩相,看來是想拿王相、謝相開刀。誰這麽大膽子?”
殷元昭在桌面上劃了幾筆,崔雲之驚道:“他?怎麽會?”
殷元昭將文章放好,笑道:“燕雀安知鴻鵠之志,我們小看他了。”
崔雲之轉念一想,又問:“這篇文章王爺從何得來?”
“季先生昨日前來探病。”
崔雲之聽完眉眼上挑,季乾光乃是當世大儒。不僅如此,還是眾位皇子的老師,殷元昭在宮裏讀書亦由他教授。不過三年前他以身體為由辭官歸隱,雖然仍住在上京,但並不問世事,平日裏多是和太學、國子監的博士、侍講來往。如今竟會再度出山,還是籌劃儲君之位。這一出,顯然是為拉攏殷元昭,他即使交了兵權,在軍中影響力卻不容小覷。尤其京畿大營全是殷元昭的舊部,正所謂是進可入京勤王,退可攔擋叛軍。若嘉平帝真有了意外,羽林衛和金吾衛、巡城衛六萬兵馬怎能抵擋十萬浴血將士。
崔雲之傾了身子,靠近殷元昭,輕聲道:“王爺之意為何?”
殷元昭手指點著桌面,道:“且看他有心無心,若能堅持初心倒轉乾坤,也不失為一條明路。”
崔雲之聽了暗自驚訝,小心翼翼問道:“王爺為何改弦更張?”在殷元昭身邊幾年,早知他謹慎處事,尤其在儲君之爭上一直是作壁上觀,不涉足一步。如今因一篇文章就改變心意,這著實讓他不解。
殷元昭怔怔看著窗外,臘月風聲呼嘯,書房裏早早就燃起了炭盆,因怕味重才將窗戶開了一條小縫。透過那道縫隙,夏日的幽幽碧荷留了幾根殘枝,在風中艱難獨立。他淡漠說道:“肅州軍情洩露,至今沒查個水落石出。翠竹林刺殺,也成了一樁懸案。我雖不惜命,但也不想喪於小人之手。”
崔雲之聞言一怔,肅州軍情洩露,韓啟他們在軍中查到一半線索全斷,雲安縣令所得號令為刑部所發,而刑部內應被林正查明,畏罪自盡。和縣遇刺,月初蘇清上折請罪,言道證據不足,難斷真兇。
“可是,如今王派勢微,謝相一脈定不會錯過機會請立太子。王爺走這一步豈不是為時已晚?”
“只要陛下健在,一切皆有變數。”殷元昭說完就收音不言,兀自望著壁上的萬裏江山圖。
昨日天陰雲滾,正適合對爐烹茶。
他閑來無事,擺了棋盤獨自對弈。傍晚時分,魏安前來稟報:“王爺,季太傅來訪。”
季乾光不等他應聲,徑自步入房中,笑道:“老夫不請自來,王爺莫怪。”
殷元昭躬身一禮,道:“先生言重。”
季乾光在他對面坐下,對著棋盤細細參詳,一邊說道:“王爺好雅興。”棋盤上黑子肆無忌憚的張開大模樣,白子只撈的邊角之地。但隨後寥寥數手,白子便攻勢盡出,黑子占地太廣,只能守住一方,再難屠龍。季乾光對著棋局,腦中不斷演示來回棋路。如今局面,應是白子在勝負快定之時,錯招一步,黑子瞬時逆轉,形成現在的勢均力敵。
“不過消遣而已。”說罷就要撿起棋子放入棋笥。
季乾光攔住他的手,持白子下在中腹,放棄右上三子,棋盤上局勢驟然變化。他捋著長須道:“不如讓老夫與王爺下完這局如何?”
殷元昭本就無事,季乾光棋藝精湛,能對弈亦是幸事,因而將註意力凝聚在棋盤之上。方才季乾光一手可謂是自斷一臂,但再來一步,便可盤活白子形成虎踞之勢,使之反敗為勝。
殷元昭舉棋若定,堵住他進退之路。
季乾光定睛一看,哈哈一笑,道:“是老夫敗了。”他點著棋盤意有所指:“此番才符合時局啊。”
殷元昭聽他言中有意,道:“若有我效勞之處,先生不妨直言。”
季乾光笑道:“王爺真乃爽快人。也罷,老夫今日是來做說客,成與不成就看王爺之意了。”
殷元昭不明,就看季乾光從懷中掏出幾張宣紙遞給他。他雙手接過掃了一眼,卻是錦州的策對。文中言道錦州非特例也。以小觀大,枉顧朝綱絕非錦州一地。若只查辦幾個貪官汙吏,不追究根本,只會是本末倒置。又提及錦州之禍,責在宰相和中樞。對上,未盡奏報之責,對下,不承監督之事,時日一久,陛下不知京外,州縣未免慵懶,肆意妄為。若要政清人和,必須於吏治上下功夫。一是廣開言路,民怨有路可訴;二是重典治官,法不容情;三是增開恩科,選拔良才,避免世家大族把持朝政。
季乾光慢悠悠地撇了撇茶蓋,不忘註意殷元昭的神色,見他將文章擱在桌上,意味深長地問道:“王爺覺得如何?”
殷元昭問道:“先生意指……”
季乾光手指沾了茶水,慢條斯理地寫了個“蘇”字。
殷元昭不意竟是他,半晌才道:“為時已晚。”
季乾光抹平水跡,不讚同道:“即便立平王為太子,只要陛下還在,廢立不過朝夕。”
殷元昭雙眸平靜無波,沈默了許久才道:“先生好大的口氣。”
季乾光又問:“王爺可想過為何陛下遲遲不立太子?”
殷元昭看了他一眼,老生常談之言。不止上京,只怕各州縣日思夜想也是為此。先太子逝去三年有餘,儲君遲遲不立,這才攪得王謝兩黨爭奪越發激烈。
“陛下立國,靠的是世家大族。然而多年以來世家枝繁葉茂,陛下心憂皇權削散,平王、魏王皆是背靠世家,立了一人,王謝勢力失衡,朝局不穩。其他人勢力不及,幼主被欺更是糊塗。”
季乾光搖搖頭擱下茶盞,又道:“如今王弱謝強,若僅僅為平衡勢力,何不立魏王,以此轄制。”
殷元昭語塞,季乾光嘆道:“王爺是當局者迷呀。”
“還請先生明示。”
“老夫當年在宮中講學,曾提及前朝太宗皇帝立太子一事,王爺可還記得?”
殷元昭點點頭,季乾光因他外祖父曲晦的緣故,對他多有照拂。如今舊事重提,他回憶起當年司成館種種,冷淡地道:“先生教誨,銘記於心。太宗皇帝先立長子,因太子頑劣不堪被廢。後欲立嫡三子,該子文武雙全,只容不下兄弟。在朝臣覆諫下,才立六子為太子,六子性情溫和,以保全其他兒女。”他說完楞住,不可置信。
季乾光見他一點就通,繼續道:“世家大族故是其一,老夫旁觀多年,此因也不容忽視。先太子性情溫和有禮,又不受世家大族牽制,當為最合適的人選。平王、魏王的心思,陛下難道不明白?”見他仍有些懵懂,又道:“我聽聞陛下曾有意將金錦的女兒嫁入王府?”他頓了一會,“王爺不該拒絕。”
“若是本王都保不住自己,怎能寄托他人。”
季乾光呵呵一笑,道:“王爺之能,老夫絕無二話。只是還有一點,王爺也不能忘啊。”
殷元昭擡眼望去。
“平王、魏王跌腳絆手,朝中過半是他們朋黨,王爺所求的太平盛世難成。”
“我有一言請問先生。”
“王爺但講無妨。”
“今日王謝當政,明朝蘇家掌權,世家大族循環往覆,該當如何?”
季乾光道:“王爺擔心之事,正在於人才擇取一途。科舉興起數十年,雖然選拔良才有奇功,但也有弊端。科舉考試本為選拔人才,考生卷宗卻為公開,中途便有許多操作餘地。再者,每每科考之前,考生投名行卷之風盛行,未免不公。”
殷元昭頷首,這也是登科進士多依附王謝之因。
“若要革除弊政,當務之急便是保證科舉公平,讓天下讀書人以才量定,而非以名、利、家世。”見殷元昭盯著他不放,季乾光胸有成竹:“老夫以為,可在科舉中實行糊名謄錄,真正以才學取士。”
“糊名謄錄。”殷元昭喃喃念道,若是如此,考官不得知舉子名姓,選拔之人不以世家為貴,當為可行。只是……殷元昭又問道:“糊名謄錄,若選取者為聲名狼藉之輩,又當如何?”
“可在發榜後公示三日,若有疑異自有禮部、禦史臺巡查。”
見殷元昭仍在思索功效對誤,季乾光心知不必多言,便起身告辭。他走到書齋門前忽而停步,踟躕後回身再道:“老夫等候王爺佳音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